炎炎夏季,麦熟杏黄。在长治市武乡县大有乡石活自然村的杏园里,一棵棵杏树在阵阵风儿的吹拂下枝叶婆娑,露出一颗颗红黄相间的杏果。个大饱满的梅杏,在阳光的照射下更加色泽鲜艳,散发出诱人的清香。果农们一边采摘,一边介绍收成,尽享丰收喜悦。
“以前我家只种一些谷子、玉米,这几年,我调整种植结构,在村委会技术和资金的支持下,种植了十几亩的梅杏,一年下来能收入两三万元。”种植户董文玉说。
与董文玉一样,在石活自然村有60余户农户都种植了梅杏,每年每户都会有至少2万余元的收入。
说起梅杏种植,大有村梅杏种植基地负责人高二伟侃侃而谈:“这些年县乡大力扶持农户种植梅杏,通过开展休闲采摘,集中外销,让种植户真正增加了收入。”高二伟边介绍边指导果农们在果林间采摘,脸上露出喜悦神情。
近年来,大有乡积极推动特色梅杏种植,目前仅大有村就种植梅杏1800余亩,年收入约1200万余元。梅杏种植不但美化了村容村貌,更给村民带来增收致富的美好生活,农户种植梅杏逐步鼓起了腰包。
“这几天是我们村梅杏采摘的高峰期,各地的客商来到我们村进行收购。今年的价格比往年还要偏高一点,昨天我们村有一户农户,一天就卖了一万多元!”高二伟高兴地说道。
“这里的梅杏个大皮薄、颜色艳丽,口感特别好,市场销售绝对不成问题,我连续采购这里的梅杏已经有5年了。”一位来自河北的客商说。每年一到梅杏上市季节,来来往往的外地客商蜂拥而至,这一下不仅打开了市场,也让大有村梅杏逐渐有了不小的名气,果农们真正实现了在“家门口”就能进行销售。
一颗梅杏,成就一条产业链,带富一方百姓。近年来,大有乡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及独特的地理优势,因地制宜发展精品梅杏种植,经过十多年的发展,梅杏种植达3000余亩。大有乡不断改革农业节水技术,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灌溉模式,梅杏品质逐年提升,果农种植梅杏的信心不断增强,梅杏种植已成为村民首选的致富好项目。
科学导报记者 武竹青